时间: 2024-05-27 09:39:00 | 作者: 安全防护服
从一件没有,到日产百万件,辽宁丹东防护服产业的崛起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如今,丹东防护服产量占辽宁省的80%,出口占全国的15%。原本是临危受命转产,没想到却借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总体下滑的形势下,丹东服装纺织行业今年前9个月工业总产值逆势增长66%,其转型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我是不是有点‘虎’?”丹东市海合谷服装公司总经理梁伟至今都觉得当初的决定有点冒失。那天正逢农历正月初二,辽宁省紧急部署防疫物资调度会,呼吁本地企业捐助防护服救急,梁伟没多想就举了手,丹东华洋服装公司总经理于文福也一并接下“令旗”。
当时别说丹东市,整个辽宁省也没有专业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生产所需的净化车间、检测设备和生产资质,一样也没有。“从普通服装转到医用防护服其实是很大的跨界,接任务时并没想过要面对那么多难题。”接下任务的梁伟和于文福开始睡不着觉了。
防护服面料上哪儿买去?梁伟、于文福分头打电话给各家供应商,但由于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且优先保证本地使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于是,两人紧急在朋友圈求转发,终于得到了回应,苏州达派纺织公司正在准备对外捐赠。不过,该公司负责人胡伟提出条件,需要政府出具保函,确保所生产的防护服捐赠防疫一线。
得到求助信息的丹东市工信局局长马永国立即向上级汇报,半小时内盖着丹东市政府公章的保函就传至苏州。胡伟十分惊讶,在微信里给丹东办事效率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双方都在跟时间赛跑。丹东市工信局工作人员李楠农历正月初五乘坐最早航班飞赴上海接收捐赠。同时,苏州捐赠方也争分夺秒,派专车将50卷2万米(2.2吨)面料直接送往上海虹桥机场。
这是个难忘的春节。企业这边,工人紧急返岗,但车间人手仍然不足。政府这边,马永国带队到企业现场办公,12名驻企特派员负责“缺啥补啥”。丹东市工信局消费品产业科科长刘智瑾尽全力服务企业,小到办理货车通行路条,大到资金融通,无一不跑在前面。
农历正月初七中午,用于医用防护用品生产的第一批面料运抵丹东。当晚,“海合谷”和“华洋”就开始生产医用防护用品。首批5000件隔离衣很快捐给辽宁的一线医护人员,梁伟和于文福终于松了口气,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丹东几乎所有的户外运动服装企业普遍遇到销售困难,很多企业被迫停产,转产防护服成为服装企业的一条生路。不过,防护服订单很饱满,但单个企业孤掌难鸣,无论设备还是原料都满足不了爆发式的市场需求。此时,于文福和梁伟萌生了建立防护服产业联盟的想法,与大安防护制品公司总经理刘永玉、兰光服装公司董事长兰仁勇4个人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4家公司将产能捆在一起,分别派出管理层在“海合谷”合署办公。统一接单、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设备互相调剂,订单与销售经营渠道共享,刨除总成本后,利润分配按件取酬。
握指成拳的丹东服装企业自此有了接大订单的快速反应能力,生产规模一下跃居东北第一。兰仁勇庆幸自己的冒险一跃,“很难想象如果不转型防护用品生产现在会是啥样,以往代工贴牌哪有自主能力?”
见过很多产业联盟,但刘永玉觉得松散合作与融入血液的抱团没法比。“我从未见过商业机密都不保留的抱团合作,谁都抢着干,谁都不计较,联盟这几个牵头人现在处得比亲兄弟还亲。”刘永玉和记者说,他手头有不少广东供应商资源,可当他连夜跑到机场却发现了自己口罩不够用,买又买不到,赶紧打电话让朋友送口罩,两个朋友送来8个“珍贵”的口罩。“那时采购防疫原料很不易,排长队交现金,货到手赶紧联系空运。我感觉给大伙干事比给自己干还上心。”采购回来的刘永玉,还得在宾馆自我隔离。
钱从哪里来?初期无偿捐助隔离衣使联盟企业本就捉襟见肘的流动资金更加紧缺。后来才改为面向政府采购保本平价销售,一套防护服售价86元(市场价已超越300元)。资金链眼看就要断了,企业买胶条的钱都拿不出。这时,丹东市工信局再次“拍马赶到”,报请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解危纾困,国开行、交行、中行等相继伸出援手,给联盟企业发放无抵押低息贷款。这样,“快喘不上气”的于文福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消息与坏消息接踵而至。国内方面的好消息是疫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坏消息是防疫物资产能供大于求;国际方面的坏消息是国际疫情日趋严重,好消息是防疫物资市场需求旺盛。
特殊时期需要扩产能,疫情平稳后怎么办?转产医用防护服具有可持续性吗?国内订单骤减,国际出口认证还没办下来,这时的丹东服装企业该何去何从?于文福算了一笔账,公司光取得欧盟认证就要花费200万元,洁净设备仅维护费用一年也得花费几十万元。“别人都以为我们做防护服‘赚翻了’,其实是变脸太快的市场行情‘翻转了’,企业压力非常大。”于文福说。
防护服销路不畅,要不要重操旧业贴牌代工?产业联盟的牵头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代工利润只有3%至7%,但做自主品牌防护服,利润能达到7%至15%。“赢得市场的关键还是要加大研发力度。”于文福说,国际名牌防护服从不降价是因为具备精细的做工质量,既轻薄又透气还不失强度,丹东服装企业也要走这条路。疑虑打消了,就是要坚定不移创建自主品牌。他们一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另一边拓展国内民用防护服市场,比如,满足防化、矿山和军用防护服等非医用需求。
由于非医用普通防护服价格实惠公道市场需求大,行业标准不统一。“海合谷”和“大安”两家企业还主动向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
在产业联盟4家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如今加入防护服产业集群的企业成员已达117个,多家企业获得欧盟CE认证,上亿件防护服、隔离衣从这里销售到世界各地。4家牵头企业产值前9个月已超10亿元,年产值规模都跃上了亿元台阶。
当前,丹东市全口径防护服和隔离衣日产能分别为30万件和100万件。从无到有,丹东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素有“中国户外运动服装(产业)名城”之称的丹东市,最近又被授予“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丹东市委书记裴伟东表示,丹东服装企业转型是企业团结共赢握指成拳的力量,也是政府亲商安商久久为功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