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14 20:56:52 | 作者: 开运棋牌新版
车间里身着白色防护服的纺织工人,似乎永不停歇,就像全自动缝纫机里不断跳动的机针。在他们手中,一卷卷洁白的无纺布经过剪裁、扦边、缝纫、质检、装箱变成了一套套雪白的防护服——去年春节假期,北京方圣时尚科技集团生产车间内的这一幕场景,被永远定格在记者的摄像机里。
这家从未踏足涉及过医疗产业的服装企业,在董事长王涛作出“不顾一切代价,快速转产防护服”的抉择之后,迅速跨界,自主研发、生产医用防护服,并无偿捐赠给抗疫“前线”,被媒体赞誉为“美丽复工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作为“白衣天使”傍身“铠甲”的防护服却一度告急。
为了节约有限的防护物资,“白衣天使”们不得不穿上纸尿裤,争取上岗前少喝水、不喝水,尽最大努力降低防护服的更换频率。无奈又感人的故事,拨动了王涛等企业家的心弦,他们或迅速组织复工复产或毅然决定跨界转产。
在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新兴际华全力投入医用防护服转产攻坚战,实现了从零起步到日产10万件的产能增速;红豆集团对外披露,公司营业范围将新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报喜鸟对外表示,控股子公司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紧急在上海松江区工厂成立隔离衣生产线,助力抗击疫情……大家众志成城、同心战疫,解了我国防疫物资紧张的燃眉之急。
2020年4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截至2020年4月5日,我国防护服日生产能力已达到150万件以上。这一数据与1月26日所披露的数据相比,增长了大约50倍。
成如容易却艰辛。防护服的生产尤其是跨界转产,远不像企业一纸声明里说得那么简单。防护服的检测环节标准严格、流程复杂,对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却是很多临时转产防护服的企业容易忽视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说,防护服要比时装好做得多,但是产品每一个单项指标的严谨性要远高于时装类产品,所有的环节都要检验和达标。”王涛回忆起转产之初的经历,那种紧张的气氛再次萦绕心头,曾经的他和研发技术人员一起连续奋战36个小时才成功完成了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衣标准化设计和样衣制作。
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是从事特种安全防护产品检验的专业方面技术机构。该中心主任钱辉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疫情中需求量较大的防护服实际上包括隔离衣帽和医用防护服两类产品。根据中心所掌握的数据,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防护服产品的合格率并不理想,加强防护服产品的市场监管监督势在必行。
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围绕防护服产品的市场监管监督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020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派出11个工作组赴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重点生产省份,对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生产做监督检查;2月7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加快医用防护服注册审批和生产许可的通知;4月,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开展专项整治……这其中,既有专项整治等“非常之举”,也有快审快批等“简政放权”政策的延续。
与此同时,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也变得格外忙碌。庚子鼠年正月初二凌晨,钱辉就接到了企业的求助电话。随后,他便在中心工作群中下达了“为疫情而战”的指令,号召全体员工投入战斗。中心技术人员连夜攻关,研究标准、改造设备,第一时间取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产品国外标准的检验测试资质,为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检测技术上的支持与服务。
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为中国人民20个部队的物资保障库和北京、福建、安徽等数十个公安部门提供防护产品检验测试和技术指导,成功指导广东湛江,福建莆田,江苏盐城、张家港等地数百家企业成功转产口罩、防护服。辛勤付出,也换来了企业的认可。近期,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新上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线,为提升企业内部产品的检验能力,该企业主动向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发出开展有关产品检验培训的邀请。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向20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仅在2020年3月至12月底,我国就出口口罩2242亿只,出口防护服23.1亿件,包括医用防护服7.73亿件。很多国家对于从中国采购的防疫物资给予高度评价,对防疫物资质量表示充分认可。而以防护服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也在疫情“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