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03 13:55:25 | 作者: 开运棋牌新版
呼吸机是新冠疫情期间重要的救命设备,德尔格是该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2024年是德尔格这家百年德企进入中国市场的30周年,但在2019年之前,只有个别型号的麻醉机和医用吊塔等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在4月11日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期间,德尔格医疗事业部负责人沈立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尔格的目标是2024年基本实现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产品的全线国产化。它在中国有医疗和安全两大事业部,其中医疗事业部的生产工厂落地上海。德尔格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德尔格全球业务中的第三大市场。
疫情初期,中国是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德尔格把大部分产品分配给到中国,当时德尔格的呼吸机100%都是从德国出口到中国。沈立新表示,在2022-2023年间,尽管该公司有国产化生产基地,但由于供应链的紧缺和地缘冲突造成的国际货运周期增加等因素,呼吸机的本体生产、部件进口都受到了影响。现在恢复到了正常运作。
中国经济规模和成长速度,决定了中国对于德尔格和所有跨国企业来说,是全球规划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此外,由于国内市场的成熟和政策的鼓励,医院采购更倾向于本土生产的。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沈立新和他的团队始终致力于说服董事会把更多产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
“未来,德尔格上海工厂会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工厂,供应全球市场。现在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业内不少公司都在收缩业务,而我们还在招人继续扩展工厂规模。除了产品范围的增加,我们还会继续升级本土研发和产业链培育等每个方面。”
据沈立新介绍,未来中国工厂的销售范围可能涵盖亚太区域,而欧美市场则由其德国工厂覆盖。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整个供应链比较完整。“长三角区域能获得的部件、材料、达成率都非常高。”
上海成为德尔格的世界工厂,对于德尔格有益,对于中国也有益。但愿景变为现实,也并不容易。
在德尔格的国产化早期阶段,中国本土所产呼吸机和进口同型号产品相比,前者的成本甚至更贵一些。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德尔格将关键零部件分批打包运输至中国,再在中国工厂组装完成。零部件相比整机,中间多了必不可少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而近年来国际地缘冲突起伏,海运和空运价格都曾大幅激增。
“尽管中国人力成本不如德国高,但是初期生产的时候,我们的效率是不如德国工厂的,这一些都会造成生产的产品比德国生产的同一个型号还贵。”沈立新表示,中国工厂当下是活下去,拿到更多“中国制造”产品的准生证。2024年,德尔格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本土部件进入供应链了,接下来就要利用国内供应链来降低成本。
美国企业直观医疗的中国本土化进展类似。它旗下最有名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该公司同样将其在华的生产制造中心落在了上海。
2022年8月,直观复星医疗制造和研发中心在张江国际医学园区开工建设,项目预计今年6月落成。它的一位员工此前向记者透露,达芬奇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将其美国所产核心部件组装成整机,此后再考虑进一步的国产化。
中国本土供应商与跨国企业的磨合,往往耗时颇久。核心部件的替代,需要经过多重验证,除了试验阶段,进入工业化生产的时候还要进行二次验证,以保证“供应商质量,做一个跟做一千个是一样的。”
德尔格此前同国内的光电耦合模块供应商洽谈过合作,虽然价格比其瑞士所产部件要便宜,但稳定性不如后者,最后也不得不放弃了。
“上海的人力成本在一直上升,这会带来压力,德国管理层也看到这方面的压力。”沈立新表示。而德尔格的对策之一则是通过人才教育培训,提升员工能力,来提升工作效率,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帮助其降低综合成本。
相比中国企业、美国企业,德国企业对市场节奏的追求明显不同。“美国企业的机会来了会扑上去,中国企业更不用说了。”沈立新说,德尔格对中国市场也有五年规划,“我们会尽量客观地看待市场,不会非常激进。”
稳定的成长意味着企业的动作不会因为增长指标而变形,产品质量、人员发展等方面的可预期性也更强。“如果每年10%的增长,那七八年后,中国就有希望超越德国,成为德尔格的最大市场。”